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诗
将进酒•君不见
唐.李白
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
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
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
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愿醒。
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
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
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
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
君不知黄河之水从天上来的下联是什么
下一句:奔流到海不复回
【出处】《将进酒》——唐代:李白
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【译文】你难道没有看见吗? 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,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。 你难道没有看见,在高堂上面对明镜,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? 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。
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,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。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,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。
扩展资料
1、《将进酒》创作背景
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,说法不一。黄锡珪编的《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》记录为天宝十一载(公元752年)。一般认为这是天宝(公元742年正月—756年七月,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)年间李白离开京城后,周游梁、宋,与友人岑勋、元丹丘相会时所作。
2、《将进酒》鉴赏
《将进酒》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,标题的意思为“劝酒歌”,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。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(公元752年),他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,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,所以借酒兴诗,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。
在这首诗里,李白“借题发挥”,借酒消愁,感叹人生易老,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。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。全诗气势豪迈,感情豪放,言语流畅,具有极强的感染力。
相关问答
Q1: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这诗是谁写的啊?
A1: 哎呀,这诗可是咱们大诗人李白写的!这句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”出自他的《将进酒》,那气势磅礴的,一听就是李白的风格!
Q2: 黄河之水天上来下一句是啥?
A2: 哈哈,这你可问对人了!下一句是“奔流到海不复回”,这诗讲的就是黄河那股子一去不复返的劲儿,特别有画面感!
Q3: 这首《将进酒》除了黄河之水天上来,还有啥经典句子啊?
A3: 哎呀,多了去了!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,还有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,每一句都写得特别豪迈,读起来简直让人热血沸腾!
Q4: 李白写《将进酒》的时候是啥心情啊?
A4: 哎,李白写这诗的时候,心情其实是有点复杂的,一方面他豪放不羁,想借酒消愁,另一方面又感慨人生短暂,要及时行乐,所以你看,诗里既有那种“会须一饮三百杯”的豪迈,也有“古来圣贤皆寂寞”的感慨,真是让人读一遍就忘不了!
本文来自作者[裘振巧]投稿,不代表鑫邺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hxinyejs.cn/zlan/202411-155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鑫邺号的签约作者“裘振巧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下一句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鑫邺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诗 将进酒•君不见 唐.李白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...